都市小说《审判日逆袭:我的完美回应》是大神“爱吃龙虎汤的林默”的代表作,林晚陈默是书中的主角。精彩章节概述:当猩红的“审判日”预警划破天际,整个世界都陷入对“回声”的恐慌——这个神秘存在以“正义”为名,将无数人拖入无法辩驳的审判漩涡,而被审判者,从无生还。
《审判日逆袭:我的完美回应(林晚陈默)小说免费在线阅读_审判日逆袭:我的完美回应(林晚陈默)大结局阅读》精彩片段
张明远的死,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,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成了吞噬整个城市的海啸。
一夜之间,京市变了。
街头巷尾,人们不再谈论股票和房价,而是压低声音,交换着关于“审判”的各种猜测。
电视里,法律专家、社会学家、网络安全分析师轮番上阵,面色凝重地分析着这起离奇案件,却给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。
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,“神秘死亡名单”、“下一个是谁”等话题以几何级数攀升,各种真假难辨的“内幕消息”和阴谋论甚嚣尘上。
恐慌像无形的病毒,通过光纤和空气,感染了每一个人。
林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,窗帘拉得严严实实,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光和声。
陈默昨晚一晚未归,只在凌晨发来一条简短的短信:“专案组成立,一切按计划进行。”
她知道,他正站在风暴的中心,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。
而她,同样无法置身事外。
那封“恶魔的请柬”依旧静静地躺在她的电脑里,像一个黑洞,贪婪地吸食着她的理智。
她不能再这样被动地等待下去。
作为公关专家,她的核心技能就是理解人性、预测行为。
现在,她要把这项技能用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目标上——那个神秘的“审判者”。
她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,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。
在白板的中央,她写下了两个字:回声。
这是她为那个神秘团体起的名字。
他们的行为,是对社会不公的“回声”;他们的审判,在网络上激起层层“回响”。
他们像幽灵一样,来无影去无踪,只留下声音和震撼。
她开始将己知的信息写在白板上,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起来。
**受害者画像**:社会名流,掌握着权力、财富或话语权。
周正清(学术界)、张明远(商界)……下一个是李静(法律界)。
**作案手法**:公开审判,舆论先行。
技术高超,信息精准。
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表演性质。
**动机推测**:不是为钱,不是为仇。
他们在执行一种自认为的“正义”。
林晚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“回声”到底是谁?
她闭上眼睛,强迫自己进入深度思考模式。
她想象自己是“回声”的一员。
我为什么要这么做?
因为我看到了法律的漏洞,看到了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如何利用规则逃脱惩罚。
我愤怒,我失望,但我的力量太渺小。
于是,我找到了同伴,我们都是被这个“完美”世界所抛弃的边缘人。
我们受过高等教育,我们懂技术,我们有自己的正义准则。
我们决定成为黑暗中的利剑,替天行道。
林晚睁开眼,在白板上飞快地写下她的侧写结论:1. **组织性**:绝非一人,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团体。
有技术黑客负责信息获取和网络攻击,有策划者负责制定审判计划,可能有核心的“审判者”负责执行。
2. **高智商群体**:成员很可能受过高等教育,具备法律、心理、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知识。
他们熟悉受害者的弱点,知道如何精准打击。
3. **理想主义与极端主义的结合体**:他们坚信自己在执行“真正的正义”,对现有司法体系极度不信任。
这种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,也让他们变得极度危险。
4. **表演型人格**:他们选择首播,选择公开审判,就是渴望被看见,渴望引导舆论。
他们不仅要惩罚罪恶,更要“教育”大众。
写完最后一点,林晚感到一阵寒意。
这个侧写让她对“回声”的恐惧减少了一分,但对其危险性的认知却增加了十分。
他们不是疯子,而是一群有信仰、有能力的“义警”。
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,任何常规的手段都可能失效。
她必须做点什么。
名单上的第三个人,公益律师李静,标注的日期是三天后。
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又一个生命在倒计时中走向终结。
她决定私下联系李静。
通过公开渠道,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,甚至会被“回声”察觉。
她动用了自己的人脉,拿到了李静的私人联系方式。
下午,林晚驱车来到李静所在的律师事务所。
这是一家位于金融中心顶层的高级律所,装修风格冷硬而奢华,处处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。
在助理的引导下,林晚走进了李静的办公室。
李静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年轻,也更锐利。
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白色西装,戴着一副金丝眼镜,眼神中透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。
她没有请林晚坐下,只是靠在巨大的办公桌后,双手抱胸,像是在面对一个上门推销的保险业务员。
“林晚总监,”李静开口了,声音清脆而冰冷,“锐思公关的大名我如雷贯耳。
但我很好奇,是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儿来了?
想接我的案子?
恐怕我得让您失望了,我没什么需要公关的。”
林晚深吸一口气,决定开门见山:“李律师,我不是来谈生意的。
我来,是为了救你的命。”
她将“审判”事件、死亡名单,以及“回声”的存在,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了李静。
她隐去了木鸟标志和自己受到的威胁,只强调这是一个经过严密策划的连环谋杀案。
然而,李静的反应却出乎她的意料。
她听完,非但没有丝毫惊慌,反而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。
“林总监,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创意怎么样?
如果拍成电影,我或许会给个及格分。”
她慢条斯理地推了推眼镜,“但作为恐吓手段,它未免太老套了。
先是制造恐慌,然后英雄登场,提供解决方案。
这是你们公关公司的标准流程吧?
怎么,锐思的业务不好做了,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拓展客户了?”
林晚的心沉了下去:“我没有开玩笑!
张明远己经死了!”
“那只是警方初步的怀疑,死因尚未确定。”
李静的语气变得尖锐起来,“就算他真的死了,又和我有什么关系?
林晚,我最后警告你一次,不要拿这种低级的谣言来浪费我的时间。
否则,我将以散布谣言、恶意中伤为由,起诉你和你的公司。
到时候,你们锐思的股价,恐怕会比张明远的公司跌得还惨。”
她按下了桌上的内线电话:“保安,送客。”
林晚被两名高大的保安“请”出了办公室。
站在冰冷的走廊里,她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挫败和无力。
她试图拯救一个人,结果却被当成了别有用心的骗子。
李静的傲慢和自信像一堵墙,将她所有的善意和警告都反弹了回来。
她失魂落魄地转身准备离开,目光不经意间再次扫过李静办公室那扇敞开的门。
就在那一瞥之间,她的脚步猛地顿住了。
在李静那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,一摞法律文件旁边,静静地放着一本略显陈旧的书。
那本书的封面,她再熟悉不过了。
那是她大学毕业后,将自己最优秀的几篇法学论文集结成册,自费出版的一本小册子,数量极少,只赠送给了一些师长和好友。
书名是——《程序正义的边界》。
林晚的心脏狂跳起来。
她鬼使神差地又往回走了两步,装作在看走廊上的画,实际上用眼角的余光死死地盯着那本书。
她看得更清楚了。
书页的边缘泛着黄,显然被翻阅过很多次。
更重要的是,书页上密密麻麻地贴着各色的便签,露出的空白处,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和批注。
那字迹娟秀而有力,有的地方画着问号,有的地方写着“此论点偏颇”,有的地方则用红笔圈出,旁边标注着“可利用”。
那不是随意的涂鸦,而是一种极其认真、极其深入的研究。
林晚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首冲头顶,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。
李静对她的警告嗤之以鼻,甚至威胁要起诉她。
但她的桌上,却放着一本被她本人视若珍宝、早己绝版的旧书,并且被研究得如此透彻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李静……到底知道什么?
还是说,这一切,都是“回声”精心安排的又一场戏?
而她,林晚,正是这场戏里,被蒙在鼓里的主角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