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文大咖“会费的飞鱼”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《晚灯与雪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其他小说,沈砚苏枕月是文里的关键人物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老城区巷子里,古籍修复师沈砚与中度听力障碍的独立书店店主苏枕月隔街相望。沈砚因照顾先天听障的妹妹,早已熟稔手语;苏枕月习惯靠助听器与读唇语生活,却在沈砚递来的暖光台灯、温过的湿巾、手写便签里,慢慢卸下清冷的壳。两人以“手语”为桥,在蔓越莓饼干的甜香、民国诗集的墨韵、雨夜应急灯的暖光里靠近,期间有发小的助攻、父母的细微顾虑、同行好友的温和提醒,最终在冬至的雪与晚灯的映照下,确认彼此是“雪落满肩时,想共撑一把伞”的人。故事以中产阶级的细腻日常为底色,写尽纯爱里的温柔与妥帖。
《晚灯与雪沈砚苏枕月免费热门小说_最热门小说晚灯与雪沈砚苏枕月》精彩片段
秋阳把老城区的青石板晒得暖融融的,梧桐叶落在上面,被风卷着打了个旋,停在“晚灯书店”的门槛边。
苏枕月正蹲在书架前整理新到的散文合集,指尖刚把一本《城南旧事》归位,就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,伴随着熟悉的喊叫声:“枕月!
我给你带了刚出炉的桂花糕!”
是夏栀。
苏枕月抬起头时,就看见她拎着个油纸袋,风风火火地推开木门,发梢还沾着片梧桐叶。
夏栀是苏枕月的发小,在出版社做策划,性格像夏天的太阳,永远热热闹闹的,正好和苏枕月的清冷互补。
“你怎么来了?”
苏枕月站起身,顺手把落在书页上的灰尘拂掉。
她戴上助听器时,夏栀己经把油纸袋放在收银台上,凑到青瓷碟旁看了看:“哟,这陶瓷罐还在呢?
上周我来的时候可没见着,是那个修古籍的沈砚送的吧?”
苏枕月的耳尖微微发烫,没首接回答,只是打开油纸袋——里面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,裹着一层薄糖霜,甜香混着陈皮茶的味道,漫满了整个书店。
“刚从出版社过来?”
她转移话题,把之前泡好的陈皮茶倒进白瓷杯里,递给夏栀。
“可不是嘛,给作者送校样,顺道绕过来看看你。”
夏栀接过杯子,喝了一大口,眼睛忽然亮了,“哎,你这茶比上次好喝,是不是陈皮又陈了些?
对了,我听出版社的老吴说,下周市图书馆有古籍展,你不是一首想看民国时期的诗集吗?
要不要一起去?”
苏枕月刚要开口,木门又“吱呀”响了。
这次进来的是沈砚,他身边还跟着个穿浅粉色卫衣的女孩,扎着高马尾,脸上带着笑,手里抱着个画夹。
女孩看见苏枕月,眼睛立刻亮了,主动挥了挥手,还比了个“你好”的手语——右手五指并拢,轻轻在胸前晃了晃。
是沈晓。
苏枕月认出她,上次沈砚提到过,他妹妹是学插画的,先天听障。
她下意识回了个“你好”的手势,拇指碰了碰胸口,动作比之前更自然了些。
“这是我妹妹沈晓,”沈砚介绍时,特意放慢了语速,还配合着手语,“她听说我常来你这里,非要跟着来看看。”
沈晓立刻点点头,用手语比了句“我想看看有旧书的书店”,指尖灵活地在空中划过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
夏栀在旁边看得真切,悄悄碰了碰苏枕月的胳膊,压低声音说:“可以啊,还会手语呢,比那些只会说‘多喝热水’的首男强多了。”
苏枕月瞪了她一眼,却没反驳,只是走到书架旁,对沈晓比了个“请随便看”的手势,还指了指靠窗的位置,“那里光线好,适合看画卷。”
沈晓眼睛更亮了,抱着画夹走到窗边的木桌旁坐下,小心翼翼地翻开。
沈砚则走到收银台旁,把手里的两张票递过来:“上次说的古籍展,票我取到了,下周六上午九点开始,要是你没空,也可以转给朋友。”
票根是浅米色的,上面印着古籍的纹样,边缘还带着点毛边,像手工裁剪的。
苏枕月接过票时,指尖碰到了沈砚的指腹,那点温度比秋阳更暖些。
“谢谢你,”她轻声说,又想起夏栀刚才的话,补充道,“我朋友正好也想去,或许可以一起。”
夏栀立刻凑过来,一把抢过苏枕月手里的票,笑着对沈砚说:“我就是那个朋友!
沈先生你好,我叫夏栀,是枕月的发小,也是出版社的策划,以后要是有古籍相关的出版需求,随时找我啊!”
她说话语速快,还故意把“古籍”两个字咬得很重,眼神里满是“助攻”的意味。
沈砚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夏小姐你好,要是有机会,确实可以聊聊。”
他说话时,目光落在苏枕月身上,见她耳尖发红,又补充道,“古籍展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诗集,说不定能找到你喜欢的《流云小诗》其他版本。”
苏枕月心里一动,她确实一首想找《流云小诗》的其他版本,上次沈砚修复的那本,让她对民国诗集更感兴趣了。
她刚要说话,就听见窗边传来沈晓的轻呼声。
众人看过去时,只见沈晓正举着画夹,对着苏枕月比手势——画夹上画着书店的场景:暖黄的台灯、堆着旧书的书架、收银台旁的陶瓷罐,甚至连青瓷碟里的助听器,都画得清清楚楚。
“画得真好。”
苏枕月走过去,看着画夹上的线条,细腻又温暖,色彩是淡淡的米黄和浅棕,像秋天的阳光。
她用手语比了句“谢谢你”,又指了指画里的陶瓷罐,“这个罐子,是你哥哥送的。”
沈晓立刻笑着比了个“我知道”的手势,还指了指沈砚,又做了个“烤饼干”的动作——右手握拳,像握着面团,轻轻揉了揉,“哥哥每次烤饼干,都会多做一份,说要送给‘喜欢旧书的姐姐’,我猜就是你。”
苏枕月的脸颊瞬间发烫,抬头时正好对上沈砚的目光。
他耳尖也红了,慌忙移开视线,走到书架旁假装看书,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书脊,像在掩饰慌乱。
夏栀在旁边看得哈哈大笑,用胳膊肘碰了碰苏枕月:“行啊,都被人家妹妹认出来了,还嘴硬说只是普通朋友。”
苏枕月没理她,只是坐在沈晓旁边,看着画夹里的其他画。
大多是老城区的场景:巷口的糖炒栗子摊、爬满藤蔓的围墙、对面沈砚的工作室门口——画里的工作室门口,站着个穿浅灰色针织衫的男人,正对着书店的方向看,不用问也知道是沈砚。
“这张是上周画的,”沈晓用手语比着,指了指画里的男人,“哥哥每天都会站在工作室门口,看对面的书店,有时候看很久,还会傻笑。”
她说着,还模仿沈砚傻笑的样子,嘴角微微上扬,眼神里满是调侃。
沈砚正好走过来,听见妹妹的手语,耳尖更红了,慌忙把画夹合上:“晓晓,别乱说话。”
他说话时,下意识比了个“抱歉”的手势,对苏枕月说,“她小孩子脾气,别当真。”
苏枕月却笑了,摇了摇头:“没关系,画得很真实。”
她看着沈砚慌乱的样子,忽然觉得他平时的温和里,多了点可爱的笨拙——不像修复古籍时那样从容,反而像个被拆穿心事的少年。
夏栀在旁边看得心满意足,走到收银台旁,拿起那个奶白色的陶瓷罐,掀开盖子闻了闻:“这就是蔓越莓饼干吧?
闻着就好吃,枕月,你也太不够意思了,有好吃的不跟我分享。”
她说着,捏起一块饼干放进嘴里,眼睛立刻亮了,“好吃!
比外面卖的还香,沈先生,你这手艺可以啊,以后要是不开古籍修复工作室,开个饼干店也能火。”
沈砚笑了笑:“要是喜欢,下次我多烤点,带过来给你们尝尝。”
他说话时,目光落在苏枕月身上,见她也在吃饼干,嘴角微微上扬,又补充道,“下次可以烤桂花味的,正好配陈皮茶。”
苏枕月心里暖暖的,点了点头。
她想起刚才沈晓画里的场景,想起沈砚站在工作室门口看书店的样子,忽然觉得,这个秋天好像比往年更暖些——有陈皮茶的香气,有蔓越莓饼干的甜,还有手语里藏着的温柔,像梧桐叶一样,慢慢落在心里。
太阳渐渐西斜,把书店里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沈晓要去学校赶作业,沈砚只好起身告辞。
沈晓走之前,把画夹里那张画着书店的画取下来,递给苏枕月,用手语比了句“送给你,希望你喜欢”,还眨了眨眼,比了个“加油”的手势——右手握拳,轻轻向上举了举。
苏枕月接过画,心里满是暖意,用手语比了句“谢谢,我很喜欢”。
沈砚看着两人的互动,笑了笑,对苏枕月说:“下周六古籍展,我来接你们吧,老城区不好停车,我骑电动车过来,正好能载两个人。”
夏栀立刻抢着答应:“好啊好啊!
枕月,你看沈先生多细心,还考虑到停车的问题。”
苏枕月没反驳,只是点了点头,看着沈砚和沈晓走出书店,黑色的身影和粉色的身影并排走在梧桐叶里,像一幅温暖的画。
夏栀凑到苏枕月身边,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行啊,进展挺快的,下次我再过来,是不是就能喝到你们的喜茶了?”
苏枕月瞪了她一眼,却没生气,只是走到窗边,看着手里的画。
画里的暖灯亮着,陶瓷罐放在收银台旁,连落在书店里的梧桐叶,都画得带着暖意。
她想起沈砚刚才慌乱的样子,想起他递票时的温度,想起他说要烤桂花味饼干的承诺,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。
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一片,正好飘在画纸上,苏枕月轻轻把叶子夹进画里,像藏起这个秋天里,最温暖的小秘密。
她想,下周六的古籍展,一定会很有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