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深秋的“时光废墟”旧物仓,木质货架在穿堂风里发出吱呀轻响,像是在为一场未宣之于口的对弈敲着前奏。林砚蹲在第三排货架前,指尖摩挲着外婆留下的老式相机——他生得一副清隽骨相,高眉骨下一双眼瞳是极深的墨色,眼尾微微上挑却不张扬,鼻梁挺直如刀削,薄唇抿着时自带几分疏离感,唯有垂眸时,睫毛在眼下投出的浅影,才添了丝柔和。此刻他镜头盖半开,取景框里始终锁定着斜前方那个穿卡其色风衣的身影——苏砚辞。
她站在胶片盒堆前,身姿是少见的舒展挺拔,卡其色风衣收腰设计恰好衬出纤细却不单薄的腰线,衣摆随呼吸轻轻晃动。及腰的黑发没有刻意打理,只松松挽成一个低髻,几缕碎发垂在颊边,风一吹便扫过她光洁的额头。最打眼的是她的眼睛,眼型是圆润的杏眼,眼尾却带着一点天然的上翘,瞳仁是澄澈的琥珀色,像盛着碎光,可专注看胶片盒时,那点碎光又凝练成锋利的锐色,反差得格外抓人。
三天前,线人传来消息时,林砚正在剪辑揭露某地产商强拆古建的纪录片素材,屏幕里推土机碾过雕花梁木的画面还没暗下去,“苏砚辞”这个名字就像一束突然刺破黑暗的光,撞进他的耳朵。这位三年前凭“古戏台新生”设计方案惊艳业内的天才,在项目即将落地时突然消失,有人说她收了资本的封口费,有人说她因理念不合与团队决裂,只有林砚从零星线索里猜得几分:她不是放弃,是在等一个能避开资本裹挟的机会。而旧物仓里那张绝版的《舞台春秋》海报,就是她等待的信号——海报背后,印着她当年为古戏台设计的核心榫卯结构图,那是她唯一没被篡改的心血。
苏砚辞的动作很轻,指尖掠过堆叠的胶片盒时,几乎听不到声响,那双手也生得好看,手指纤细修长,指甲修剪得干净圆润,指节处带着淡淡的薄红,透着健康的气色。林砚从镜头里看得分明:她的拇指在每个盒子侧面的年份标识上只停留半秒,28秒内,19个非目标年份的胶片盒被精准掠过,最后停在1987年的那盒上。她刚要伸手,忽然顿住,转头看向林砚的方向,嘴角勾着一抹极淡的笑——她笑起来时,左侧脸颊会露出一个浅浅的梨涡,中和了眼神里的锐色,添了几分灵动:“这位先生,您的相机镜头盖没关紧,再这么对着人,怕是要把胶卷都曝光了。”
林砚没有慌乱,反而坦然站起身,举起相机晃了晃——他起身时脊背挺直,宽肩窄腰的身形在简单的黑色针织衫下愈发清晰,墨色眼眸里带着几分坦诚:“抱歉,老相机取景框有点模糊,刚在调焦,没注意冒犯了。”他刻意加重“老相机”三个字,目光却落在苏砚辞帆布包上的追光绣标上——那绣标边缘的针脚疏密不均,细看能发现是用特殊绣线绣成的,在光线下隐约能看到数据纹路,那是微型U盘的典型特征。
“老相机好啊,能留住些不该被遗忘的东西。”苏砚辞走过来,指尖轻轻点了点林砚手里的相机,指腹不经意擦过他的手背,带着一丝微凉的触感,让林砚的指尖莫名一麻。她凑近时,林砚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松节油气息,混着一点墨香,格外清冽好闻。“不过您要是想拍这张《舞台春秋》,得注意光线——这海报的油墨含铅量超标,强光直射会让图案褪色,扫描存档的话,得用无蓝光设备,不然核心数据会失真。”
林砚心里一凛,不仅是因为她识破了自己的意图,更因为那转瞬即逝的触碰。他收起相机,语气里多了几分坦诚:“苏设计师果然眼光毒辣,我确实对这张海报背后的东西感兴趣——比如,三年前没来得及落地的古戏台设计。”
苏砚辞眼底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化为平静,琥珀色的瞳仁里映着旧物仓的昏黄灯光,格外清亮:“林导的消息也很灵通。不过‘感兴趣’不够,要做这件事,得有扛住压力的底气。”她弯腰拿起那盒1987年的胶片,掀开盒盖,里面没有胶片,只有一张折叠的纸条。递纸条时,她的手腕不小心撞到林砚的手腕,两人同时顿了一下,她飞快地收回手,指尖却悄悄蜷了蜷——她的手腕纤细,皮肤是冷白色,血管隐约可见,透着易碎的美感,却偏偏动作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下周有个山区公益校园剧场改造项目,废弃粮仓的结构和当年的古戏台很像。如果林导想拍点‘有温度的真相’,或许我们可以合作。”
林砚接过纸条,指尖触到她残留的温度,展开时看到上面用铅笔写着粮仓的地址,字迹娟秀却带着力度。他抬头时,苏砚辞已经背着帆布包走到了旧物仓门口,风衣下摆被风吹起,像一只即将展翅的鸟,阳光落在她的发梢,镀上一层浅金,让她冷白的皮肤更显通透。“对了,”她回头,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两秒,琥珀色的眼眸里带着一点期待,“合作的话,别想着藏私。我的设计图里,藏着你要的证据;你的镜头里,也得装下我要的未来。”
风从门口灌进来,吹得货架上的胶片盒轻轻碰撞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林砚看着手里的纸条,指尖还残留着她的温度,忽然觉得这场相遇不是偶然,而是一场早已注定的棋逢对手——他要拆穿黑幕,她要实现理想,而那座山区的废弃粮仓,就是他们共同的棋盘,也是感情悄然萌芽的土壤。
金火无瑕
金火无瑕
金火无瑕
金火无瑕
金火无瑕
金火无瑕
韩行之
韩行之
韩行之
韩行之